期貨日報
棕櫚油產地處在季節性增產期
目前,國際棕櫚油產地仍處于季節性增產期(3—10月)。今年7—9月,馬來西亞棕櫚油月度產量已恢復至均值水平。因葵油等國際其他植物油的消費替代,以及印尼棕櫚油出口的間接影響,馬來西亞棕櫚油月度出口始終偏弱。因此,8—9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回升速度較快。
截至9月底,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為231.4萬噸,環比增加9.6%,同比幾乎持平。對馬來西亞棕櫚油來說,通常200萬噸的月度庫存是比較中性的水平。因此,9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已經初顯壓力。10月是馬來西亞棕櫚油季節性增產期最后一個月,我國及印度棕櫚油庫存較高但需求不強,預計10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繼續增加,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強。
相比馬來西亞,另一主產國印尼棕櫚油的供需格局稍緊。據印尼棕櫚油協會(GAPKI)數據,今年1—7月,印尼棕櫚油月度產量處于歷史同期偏高水平,出口多數時間也比較旺盛。在供需兩旺背景下,今年印尼棕櫚油庫存呈現區間波動變化,并無持續累積趨勢。
按照GAPKI數據,截至7月,印尼棕櫚油產量增至477萬噸,出口量352萬噸,庫存313萬噸。7月,印尼棕櫚油庫存環比下降15%,但比較中性。8—10月,印尼棕櫚油產量預計繼續增加,但考慮到出口和消費繼續偏好,印尼棕櫚油庫存可能仍是中性水平。
天氣方面,8月至今,印度洋偶極子(IOD)進入正相位區間。近期IOD指數繼續走強,澳大利亞氣象局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IOD指數為1.85,距離2019年上一輪導致印尼大干旱的IOD數值最高點不遠。從近期的土壤含水情況來看,印尼棕櫚油主產區持續偏干,馬來半島最南端也有干旱跡象,這將影響馬來西亞棕櫚油10—11個月后的產地產量,但是對近期產量并無明顯影響。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因雨季來臨,棕櫚油產地通常進入季節性減產季。不過,若降雨因IOD正相位及厄爾尼諾進一步強化而偏少,今年的減產期棕櫚油產量可能反而較往年同期偏高,從而利空棕櫚油盤面價格。因此,需要關注后期產地降雨的變化。
目前美豆出口銷售進度比較慢
目前,美豆進入2023/2024年度的新作收獲期。截至10月8日當周,美豆優良率51%,前一周52%,去年同期57%;美豆新作收割率43%,去年同期41%,5年均值37%。相比上年度及5年均值,目前美豆收獲進度較快,或因減產及天氣干燥。
最新公布的10月USDA報告再度下調2023/2024年度美豆單產及產量。美豆2023/2024年度的庫存需求比下調至5.26%。美豆新作供需偏緊局面確定,但產量形勢明確后,市場交易美豆新作需求。由于巴西豐產的舊作大豆出口競爭,加上美國密西西比河水位偏低及一些國家的進口需求減弱,當前美豆出口銷售進度依舊偏慢。USDA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5日,美豆本季累計出口銷售進度40%,去年同期進度54%,5年均值51%。
國內長假期間,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出現一些降雨,美國密西西比河主要的一些谷物站點駁船費率不同程度下降,但多個站點水位依舊較低。美豆新作即將開始外運,關注美灣低水位對美豆發運的實際影響。此外,USDA公布的10月報告下調2023/2024季度美豆出口預估。中長期來看,南美大豆產量和出口將是美豆本季最終出口的重要影響因素。
天氣是巴西大豆新作播種關鍵
美豆產量交易幾乎落定。隨著時間推移,市場對南美大豆的關注度逐漸提升。若南美大豆產區降雨正常,USDA預估南美大豆2023/2024年度產量同比增加3000多萬噸。若南美大豆大豐產預期兌現,這將是油脂油料價格的重要下跌壓力,但預估能否實現,主要取決于天氣。
當前,正值巴西大豆播種初期。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巴西中及北部產區干旱,播種進度偏慢。蒙大拿州、密密西西比州的大豆播種已落后于近兩年同期。不過,南部主產州帕拉娜州降雨充足,播種進度較快。雖然目前巴西大豆新作的播種進度沒有大問題,但不及市場最初預期。后期,繼續關注巴西大豆產區天氣變化。
目前,阿根廷還沒有開始新作大豆種植。9月以來,阿根廷大豆主產省圣菲省、科爾多瓦省、布宜諾斯省的降雨偏少明顯,不及正常年份的20%。近期,天氣預報顯示10月下旬核心地區將出現一定的強降雨,有利于阿根廷新作大豆的播種展開。后期,阿根廷大豆產區的降雨變化也很重要。
中期來看,若南美大豆產區降雨持續偏少,CBOT大豆盤面可能有階段性反彈,但若巴西中及阿根廷產區降雨因厄爾尼諾影響最終改善,反彈則難以實現。目前,南美大豆新作產量預期的明確還有較長時間和不確定性,天氣仍將是關鍵。
菜籽和葵籽仍面臨收獲壓力
除大豆、棕櫚油外,近期其他油料主要是北半球的菜籽及葵籽還有一定的收獲及銷售壓力。加拿大新作菜籽收獲已經接近尾聲、黑海葵籽如烏克蘭的收獲進度預計也在60%以上。
葵籽方面,本年度,國際葵籽產量預計為紀錄第二高。其中,俄羅斯葵籽因天氣良好,單產較好,USDA預估新作產量可能為1750萬噸,高于上一年度的1625萬噸,同比增7.7%。烏克蘭葵籽新作產量預估1400萬噸,上年度產量1220萬噸,同比增14.8%。兩大主產國葵籽產量同比增幅均比較大。
8月中旬到9月下旬,黑海葵油價格快速下行,成為國際植物油價格走弱的重要壓力來源之一。不過,9月下旬開始,歐洲葵油價格止跌回升。葵油價格止跌,加上生物柴油需求旺盛,今年豐產背景下的歐洲菜油價格也止跌回升。目前,黑海葵油銷售壓力預計階段有所緩和,據悉合同已經銷售到12月,但銷售尚未結束,關注后期需求的變化,不排除再度降價銷售。
隨著新作上市,烏克蘭物流瓶頸將更加明顯。因黑海谷物運輸通道暫停,歐盟團結通道的運輸壓力,烏克蘭葵油訂單可能減少或運輸成本增加。不過,7—8月烏克蘭葵油出口量暫時未受影響,后期關注俄羅斯對黑海在運船只的態度。
菜籽方面,本季加拿大菜籽即將收獲完畢,雖然新作同比預估減產約7%,但目前的產量預估低于市場最初預期。此外,本季歐洲菜籽仍是高產之年。澳洲新作菜籽即將開始收獲。雖然受厄爾尼諾導致的干旱影響,USDA澳洲菜籽新作產量預估510萬噸,比去年峰值830萬噸下降38%,但510萬噸仍是澳洲菜籽的偏高產量。因此,澳洲菜籽上市后,國際菜籽可能仍有一定的新增供給壓力。不過,當前國際主要植物油制取生物柴油利潤較好,歐洲菜油同樣如此。隨著供給壓力不斷消化,國際菜油生物柴油需求的利多作用可能會逐漸顯現。
國內油脂當前整體來看供需偏中性,但品種之間存在一定差異。
豆油方面,9—10月,國內大豆到港量處于季節性偏低階段。國內大豆壓榨量有所下降,但需求也進入淡季。近期,國內豆油油廠庫存穩中略增,庫存中性略偏低。短期,國內大油廠在市場采購豆油基差合同,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場情緒,后市關注其持續性和效果。中期,關注美灣低水位對11月國內到港大豆數量的影響。近期,國內盤面對美灣低水位的交易程度降溫,或因國內大豆的部分延遲到港只是供給后移、豆油需求偏弱等。此外,國內今年11至明年1月船期大豆采購進度較慢,關注進口利潤以何種方式給出。由于10—11月船期國內大豆預估采購數量較為充足,國內豆油庫存不太會出現明顯緊張局面。
棕櫚油方面,由于8月、10月船期國內棕櫚油采購量較高,國內棕櫚油目前庫存較高,供需寬松。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0月6日,全國重點地區棕櫚油商業庫存約85.85萬噸,同比增幅達60.5%。中短期,棕櫚油仍將供需寬松,后市關注11—12月船期國內采購量,目前采購量不多。
菜油方面,從基本面來看,9—10月國內菜籽到港少,沿海進口菜油庫存逐漸回落,但庫存并不低。11月,國內進口菜籽預估再度大量到港,沿海進口菜油庫存可能止跌回升。中短期,國內菜油供需也仍偏寬松,菜油低基差局面持續。
綜合以上分析,目前國際大豆基本面并無明顯利多驅動,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延續快速累積,國際菜油、葵油銷售壓力還沒有完全消化,加上國內油脂供需沒有明顯矛盾,在南美大豆產區天氣沒有大問題之前,油脂盤面很難有趨勢性行情。若南美大豆產區后期降雨增加,12月巴西大豆豐產預期形成,油脂盤面可能下跌。因此,后期天氣仍是關鍵,油脂中期趨勢行情目前并不明朗,短期可能因外圍宏觀因素而出現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