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周五,油脂板塊集體走高,反彈幅度擴大,完全收復了中秋國慶長假結束后前兩個交易日的下跌。
市場人士認為,油脂板塊集體上漲是多因素共振所致。
10月13日凌晨,美國農業部發布了10月的供需報告,下調了美豆新作的產量和單產預期,其中調低美豆單產至49.6蒲式耳/英畝,低于上月預測的50.1蒲式耳/英畝,也低于市場預期的49.9蒲式耳/英畝;大豆產量預估調低至41.04億蒲式耳,低于上月預測的41.46億蒲式耳,也低于市場預期的41.32億蒲式耳,同比減少近4%。
中輝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賈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美豆單產及產量調低導致美豆新年度供需平衡表持續偏緊,加上南美種植剛剛開啟,天氣不確定性因素仍在發酵。報告利多數據推動美豆上漲,對豆油帶來一定支持。
國海良時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孫嘯表示,隨著美豆逐步定產,未來豆系市場焦點將移至南美。根據巴西Conab與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給出的框定,巴西新季大豆播種面積環比增2.5%,產量預期在1.62億噸;阿根廷新季大豆種植面積增6.25%,產量預期在5000萬噸。如果兌現,南美大豆產量將創出紀錄。這樣的產量預期將不可避免地施壓國際大豆價格。目前,南美大豆處于播種初期,巴西大豆播種進度逾10%,略慢于去年同期,總體依舊順利。未來關注巴西中部地區的偏干天氣以及南里奧格蘭德州的過度降雨是否延緩播種進度。
棕櫚油方面,長安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拓鵬康分析稱,印度尼西亞棕櫚油交易所澄清不會強制通過新交易所出口,對于馬來西亞棕櫚油市場的情緒有所提振,間接給予國內油脂價格支撐。此前印尼當局計劃強制要求所有棕櫚油出口必須通過本國交易所,但是市場對于該交易所的推出態度較為消極。
MPOB 10月報告顯示,9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延續季節性增產節奏,但產量略微低于市場預期;出口則依舊表現低迷,環比出現下滑,處于歷史同期極低水平,大幅低于市場預期。由于其國內表觀需求的意外激增,截至9月末,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增幅低于市場預期。
“馬來西亞棕櫚油國內表觀需求激增的原因可能在于生柴消費的回升以及成品食用油出口的提振。”孫嘯表示,考慮到目前美國成品油需求出現下滑跡象,生物柴油價格也有所走低,以及棕櫚油主要進口國印度與中國的高庫存問題未見緩解,未來產地的出口前景可能受限。供應方面,印尼西部地區9月份明顯少雨,未來一周印尼中部地區或將面臨少雨威脅。考慮到干旱因素對棕櫚油產量的負面影響有一定滯后期,10月及11月產地是否出現超季節性的減產還有待觀察。綜合來看,產地維持供需寬松的可能性更大。
“事實上,最近現貨市場有一定的回暖,伴隨著長假的結束,部分油廠有一定的補貨需求,雖然整體還是以剛需補庫為主,但對油脂價格也起到了支撐作用。同時,近期市場上有收儲傳聞,對于行情也有所提振。”拓鵬康說。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日菜油現貨市場成交火爆,成交量超越節前備貨時段。孫嘯表示,國內油脂基差長期保持低位穩健走勢或給買盤帶來信心。從進口預期來看,10月大豆到港可能偏低,油菜籽到港仍有分歧;11—12月大豆、油菜籽以及棕櫚油進口或保持充足水平。未來需求端能否持續匹配有待觀察。
展望后市,拓鵬康認為,伴隨著美國農業部10月供需報告帶來的利多以及國內現貨成交有所轉暖而帶來的提振,油脂價格短期會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國食用油庫存仍舊處于高位,且現在是全球油料作物密集上市的階段,供給壓力較大,需求端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好轉,因此,在基本面缺乏實質利多的背景下,預計此輪上漲的幅度和時間都較為有限,上漲過后油脂可能繼續振蕩運行,等待新的驅動因素出現。
在賈暉看來,短期內,在棕櫚油產出旺季下,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庫存面臨持續累積壓力,加上主要進口國中國和印度經過前期的持續大量進口后,庫存較高,短期持續進口動力下降。此外,巴西種植初期順利,豆油端暫無利多因素推動。因此,短期內油脂價格延續振蕩格局。但從大的周期角度來看,11月東南亞棕櫚油將進入傳統減產季節,棕櫚油去庫周期將對盤面帶來支撐,加上今年厄爾尼諾的發生和持續,明年東南亞棕櫚油減產預期概率大增。因此,在美豆收割上市以及東南亞棕櫚油產出旺季壓力下,短期油脂價格暫維持振蕩運行,但可關注中期筑底后做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