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span id="19ht5"></span>
<span id="19ht5"><video id="19ht5"><span id="19ht5"></span></video></span>
<th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th id="19ht5"><address id="19ht5"><th id="19ht5"></th></address></th>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span id="19ht5"></span><th id="19ht5"></th>
<progress id="19ht5"><noframes id="19ht5"><thead id="19ht5"><address id="19ht5"></address></thead>
<th id="19ht5"></th>
<span id="19ht5"><video id="19ht5"></video></span>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th id="19ht5"></th>
<progress id="19ht5"><address id="19ht5"></address></progress>
<th id="19ht5"></th>
<th id="19ht5"></th>
 

部分油廠出手挺價,雙粕有望止跌?

2023-10-13
摘要:

市場持續成交清淡,疊加北美油料迎來收獲季節,國內預期到港俄菜籽增加等一系列因素,令雙粕價格呈現高位回落走勢

期貨日報

記者注意到,8月下旬至今,國內豆粕、菜粕期價呈現高位回落走勢,截至周三下午收盤,豆粕跌幅8.73%,菜粕跌幅達到18.02%。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稱,部分油廠回購豆粕基差合同,豆粕跌勢將放緩。

“導致雙粕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高基差背景下,貿易商、飼料廠等下游接盤積極性不高,市場持續成交清淡,疊加北美油料迎來收獲季節,國內預期到港俄菜籽增加等一系列因素,令雙粕價格呈現高位回落走勢。”格林大華期貨農產品小組組長劉錦說。

銀河期貨豆粕研究員陳界正告訴記者,雙粕的大幅下跌與國內外基本面的走弱有很大關系。首先,8月末以來,美豆開始逐步進入收割期,同時隨著收割的推進,美豆單產情況逐步清晰,供應端利多基本已經被市場充分交易,市場轉而交易美豆需求偏弱的情況。整體來看,當前美豆油需求表現較弱,壓榨利潤持續下行,而與此同時,受到海外進口利潤不佳的影響,美豆出口進度較往年也同樣明顯滯后,因此市場關注重點由美豆減產開始逐步轉向需求不佳,而美豆疲軟的產地基差也反映了當前海外市場供需偏寬松的情況。此外,受到良好的利潤驅動,巴西、阿根廷種植面積擴大,帶來了較大的增產預期,預計南美今年增產在3000萬噸以上,雖然種植初期天氣條件不佳,但整體缺乏實質性影響。因此,價格整體下行壓力增加。從國內市場上看,由于需求持續不佳,豆粕菜粕呈現反季節性累庫,基差持續下行,也對盤面形成了較大的下行壓力。

“下游需求積極性略差,與往年相比今年國慶節前提貨較慢(受此前預期9—10月到港供應減少以及連粕偏強影響,下游企業備貨相對充足)。豆粕供應整體充足,給予豆粕期現價格下行壓力。”中信建投期貨首席分析師田亞雄說。

記者注意到,國慶長假期間,由于收獲壓力和資金撤離,假日期間美豆系領跌。假期之前,9月份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雖然下調了美豆新作單產至50.1蒲式耳/英畝,8月份預估單產是50.2蒲式耳/英畝,但是上調了美豆新作種植面積10萬英畝至8360萬英畝,相較6月末的季度報告來看,消失的大豆種植面積出現回歸。伴隨著美國大豆收獲落定,還有加拿大豐收的油菜籽,加拿大統計局公布農作物產量的最新預估,油菜籽產量將達到1756萬噸,雖然低于市場預期1818萬,但是相比2021年1424萬的產量,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恢復,國內四季度油菜籽到港預期良好,到港量預計達到13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8%。

劉錦告訴記者,巴西大豆新作種植面積增加2.7%至4530萬公頃,產量預計達到1.641億噸,新作大豆播種進度加快,美豆出口緩慢,美豆舊作庫存高于市場預期2600萬蒲式耳,截止到10月3日,CFTC大豆凈多持倉22503手,上周46488手,較上周減少23985手,美豆系整體承壓下跌。國內方面,水產淡季來臨,菜粕需求清淡,雖然國內豆菜粕價差一度擴大至900元/噸之上,但是并沒有挽救菜粕期價收漲,供應增加的背景下菜粕期貨和現貨價格承壓下行。

“當前情況看,10月份國內大豆到港雖然偏低,11—12月到港量整體相對較大,市場供應寬松。從需求方面來看,近期豬價、禽價下跌較多,養殖利潤下滑,下游庫存仍然較高,可能會對實際需求有不利影響,并且今年12月至明年1月國內豬禽陸續出欄可能會對需求產生進一步影響,其中變化或主要在于今年11月二次育肥的情況,總體來看,四季度豆粕供應矛盾不大。”陳界正說。

對于需求端的疲軟,田亞雄也持有相同觀點。田亞雄告訴記者,近幾周豆粕成交持續下跌(受此前預期9—10月到港供應減少以及連粕偏強影響,下游企業備貨相對充足),但提貨量尚可。從養殖終端看,節后出欄回落至節前水平,生豬價格跌破7月底以來高位,逐步回落至前期低位區間,整體供給量聚集在四季度的態勢比較明顯。同時節后需求偏弱,市場訂單偏少,銷區走貨一般,短期保持疲軟。

就后市情況來看,陳界正認為,國際大豆價格重心下移的壓力仍然存在,未來變數可能更多在南美地區天氣是否可能出現問題,同時近期美豆新作優勢開始顯現,也要適當關注中國采購節點和政策變化,但大趨勢仍然難改。此外,國內市場雖然近期有油廠開始收購近月基差,更多目的可能在于提振市場情緒。近期基差下跌較多,對于榨利也有較大的影響,尤其在遠月銷售偏慢的情況下,油廠有一定的保利潤需求。

目前市場交易的熱點集中在北半球油料的豐收和南半球新作大豆種植進度加快,油脂油料市場供應端修繕基本完成,市場熱點集中在供應壓力增大之上。“周三有消息稱某大型國有企業入場回購豆粕10月基差合同挺價現貨,帶動盤面略微回升,但是在整體供給增加的實質情況下,建議客戶理性看待反彈,等待報告落地后再選擇交易方向。”劉錦說。

菜粕情況如何呢?田亞雄告訴記者,一方面跟隨豆粕下跌,另一方面,國內旺季需求已過,隨著加拿大新季油菜籽上市,新作加籽買船集中于10—11月船期,預計將于11—12月集中到港,供應逐步趨于寬松,菜粕價格承壓連續下跌。

記者從企業人士處獲悉,隨著加拿大新季油菜籽上市,新作加籽買船集中于10—11月船期,預計將于11—12月集中到港,供應逐步趨于寬松。國內水產旺季需求已過,豆菜粕現貨價差持續走擴之后菜粕性價比逐步顯現,關注終端配方調整。

“四季度國內進口菜籽到港增加,供應趨于寬松,菜粕價格中樞有向下壓力;另外,豆菜粕現貨價差持續走擴之后菜粕性價比逐步顯現,關注終端配方調整。”田亞雄說。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span id="19ht5"></span>
<span id="19ht5"><video id="19ht5"><span id="19ht5"></span></video></span>
<th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th id="19ht5"><address id="19ht5"><th id="19ht5"></th></address></th>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span id="19ht5"></span><th id="19ht5"></th>
<progress id="19ht5"><noframes id="19ht5"><thead id="19ht5"><address id="19ht5"></address></thead>
<th id="19ht5"></th>
<span id="19ht5"><video id="19ht5"></video></span>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th id="19ht5"></th>
<progress id="19ht5"><address id="19ht5"></address></progress>
<th id="19ht5"></th>
<th id="19ht5"></th>
中文在线っと好きだ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