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在近年新興的小品類食用油中,山茶油、橄欖油、亞麻籽油可謂“高端油三強”,無論市場規模還是增長速度,都名列前茅。
2023年以來,亞麻籽油一馬當先,跑出了加速度:在主流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80%;在線下各地商超也常常占據貨架C位。
亞麻籽油正成為諸多油企和品牌的重點布局油種。比如益海嘉里集團已推出勢頭向好的“KING'S金士”品牌亞麻籽油;就在剛過去的7月,其蘭州工廠首次下線“外婆鄉”胡麻油新品。
從健康營養角度來看,山茶油、橄欖油與亞麻籽油皆因含有健康獨特的脂肪酸,得以被貼上“高貴”的標簽,品類實力不相上下,為什么亞麻籽油能夠異軍突起?
好貨便宜才是硬道理!今年上半年,由于亞麻籽進口降稅及進口來源國貨幣貶值,由亞麻籽壓榨的原料油價格曾經低過豆油、甚至棕櫚油,一度成為最便宜的油。
目前在零售終端,山茶油最貴,橄欖油其次,而亞麻油價位接近花生油。在食用油界的激烈角逐中,低價是永恒不變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高含量α-亞麻酸的亞麻籽油如虎添翼,全面發力搶占高端油市場份額。
雖然亞麻籽油的基本盤并不大,但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市場前景長期看好;產業格局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帶來了大大小小的新機會。
供應鏈的機會
我國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亞麻籽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但自產亞麻籽原料供應不足,企業只能選擇大量進口。
2022年國產亞麻籽產量預計為27.3萬噸。同年我國進口亞麻籽64.4萬噸,進口亞麻籽油2.6萬噸,進口主要來源國為俄羅斯(約占70%)、哈薩克斯坦和加拿大,進口合計折油量,已遠遠超過了國產亞麻籽的產油量。
今年我國亞麻籽進口關稅稅率由15%降至9%,上半年進口總量已超70萬噸,業界樂觀預測今年進口量或破100萬噸大關,超過去年已成定局,并且這一增勢有望延續。在進口格局方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來自俄羅斯的進口量仍將占絕對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進口路徑的打通和增長,亞麻籽油的加工供應鏈也在隨之發展與壯大。
目前進口亞麻籽的方式包括鐵路運輸(中歐班列等)和海運,以鐵運為主,主要從內蒙古滿洲里、黑龍江綏芬河、以及新疆阿拉山口、天津口岸入境。
我國西北地區作為傳統的亞麻籽油生產區與消費區,也成為進口亞麻籽的集散和加工中心;從天津等地進口的亞麻籽可用保稅聯運模式,“一箱到底”運抵目的地。
今年以來,在寧夏銀川和甘肅蘭州新區的綜合保稅區,上馬了不少進口亞麻籽項目,開展物流、倉儲、分撥及保稅加工毛油一體化業務。
在這里,進口亞麻籽可暫時不繳納關稅和增值稅,在加工成原油、餅粕等成品后,由綜保區銷往國內市場時再報關征稅。這種方式可大大降低企業資金壓力,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形成產業化集群的競爭優勢。亞麻籽油加工看西北的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
從原料進口到地區間的原料油貿易、以及企業間的產品代加工,基于亞麻籽油加工的供應鏈將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生意機會。
品牌的機會
供給面的擴張為消費品牌的成長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長久以來,亞麻籽油的頭部品牌一直以專業制造商品牌為主,比如內蒙古的紅井源、遼寧的晟麥等,都算得上是亞麻籽油品類的早期開拓者和持續深耕者。憑借先發優勢,這些品牌在行業內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消費者層面卻難以做到家喻戶曉。因為亞麻籽油畢竟小眾,以往國內年消費量只有30萬噸左右。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和銷售渠道的碎片化,電商品牌、代工品牌、渠道自有品牌相繼涌入亞麻籽油賽道,出現千帆競發的態勢,頭部品牌集中度出現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憑借著短視頻和直播間,抖音、小紅書等興趣電商增速迅猛,為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亞麻籽油新品牌帶來了創造爆品奇跡的機遇。這些新品牌抓住了消費者對食用油多元化健康化的需求,大力普及亞麻籽油的營養效果,從健身、孕嬰等細分人群切入,進一步推動了品類崛起。
食用油三巨頭金龍魚、福臨門、魯花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新興品類,都跟進推出了亞麻籽油系列產品,憑借既有的線下線上銷售網絡及品牌美譽,迅速占據銷量領先地位,但尚未成為輻射全國的品類霸主。
在廣大消費者心智中,“誰是最好的亞麻籽油”還沒有定論,品類的天花板也遠未到來。
不過要想成為亞麻籽油品類中的翹楚,不能只靠低價流量驅動。除了誰都可以講的榨油故事,亞麻籽油還可以很“科技”。
為了將這一小油種真正做大,突破產業規模瓶頸,一些油企已走上將亞麻籽“吃干榨凈”的精深加工之路。憑借科技創新的真功夫,不僅讓一粒粒普通的亞麻籽變成了高檔食用油,還能制成代餐粉、口服液甚至美妝面膜,通過多元化開發,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建立起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從渠道創新、產品創新到科技創新,無論是成熟品牌還是新銳品牌,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