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今年一季度農產品市場波動明顯加劇,粕類油脂聯動下跌。豆粕期價自1月份高點3930元/噸上方連續3個月遭遇重挫,并最終在3月末收于3510元/噸附近,累計跌幅10.6%。菜粕期價自3220元/噸下跌至2750元/噸,累計跌幅14.6%。油脂期價同樣呈現下跌走勢,其中棕櫚油自8300元/噸下跌至7600元/噸,累計跌幅8.4%。菜油期價從10700元/噸下跌至8650元/噸,累計跌幅18.7%。
寶城期貨農產品高級分析師畢慧告訴記者,粕類市場的主導邏輯是南美大豆的產量變化(巴西增產,阿根廷減產),在拉尼娜影響逐漸衰減之后,天氣炒作逐漸降溫,南北美大豆出口競爭持續上演,部分巴西大豆的進口到港延期導致國內大豆供應階段性偏緊,疊加進口成本高企,制約粕類期價調整的空間,隨著國內豆粕基差高位大幅回落,市場預期供應改善,采購保持謹慎,部分油廠脹庫問題顯現,粕類期價跌幅隨之擴大。展望二季度,隨著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和季度庫存均不及市場預期,美豆期價再獲支撐對國內市場帶來提振。國內大豆供應預期改善,下游庫存偏低,但備貨并不積極,油廠銷售和提貨仍面臨不小壓力,制約國內豆粕期價跟漲空間。
今年1—2月油脂油料市場整體運行平穩,缺乏突出矛盾且供需端均有不確定性,盤面整體呈現振蕩走勢。進入3月后市場風云突變,硅谷銀行倒閉引發市場恐慌及連鎖反應,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帶來了挑戰,對整個商品乃至金融市場造成了較大沖擊。此外,巴西大豆及歐洲菜油供給壓力從進口成本端為油脂油料市場帶來了較大拖累。宏觀與基本面利空出現共振,不論是油還是粕均顯著跌破此前振蕩區間。雖然市場并不看好油粕走勢,但跌勢仍在節奏上超出市場預期。
“油脂期價由于具備能源屬性,明顯受到原油期價劇烈波動的外溢影響,棕櫚油期價更是在油脂市場中起到風向標的作用。印尼實施B35生柴強制摻混標準,同時限制棕櫚油出口許可證的發放,令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從中受益,疊加馬來西亞棕櫚油仍處于季節性的減產周期,支撐國際棕櫚油期價。”畢慧說,國內棕櫚油庫存不斷累積并突破100萬噸,庫存壓力大于國際棕櫚油市場。展望二季度,國內油脂市場仍需關注庫存的變化,油廠開工率影響豆油庫存,油廠油粕策略轉變繼續影響豆油庫存變化。棕櫚油進口增量受限,國內棕櫚油港口庫存進入季節性的去庫存周期,同時二季度棕櫚油消費存在向好預期。菜籽油供應環境明顯改善,隨著菜籽供應壓力增加,同時菜粕消費進入旺季,油廠的油粕策略將更多向菜粕傾斜,菜油仍將面臨庫存壓力。
中信建投期貨油脂高級分析師石麗紅告訴記者,階段性來看,近期油脂油料市場隨宏觀及基本面利空出盡出現企穩反彈。宏觀方面,德銀事件未給市場帶來進一步的宏觀沖擊,除了歐洲股市下跌之外,原油、黃金及美股市場反應較平淡,暗示從硅谷銀行到瑞士信貸再到德銀,市場對歐美銀行業危機的擔憂呈現邊際衰減傾向。盡管在歐美央行繼續加息的背景下,擔憂的邊際衰減并不意味著危機就已得到解除,但在沒有更大的問題暴露前,市場的風險偏好已經在回升。基本面方面,歐洲菜油報價隨中國買需介入及能源價格走升出現反彈,而CBOT大豆及巴西貼水企穩也支撐了國內大豆進口成本,這令來自歐洲菜油及巴西大豆的拖累顯著減輕,短期盤面出現反彈。
“相比之下,我們對豆類市場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上周六凌晨的USDA種植意向報告利空不及預期,8751萬英畝的美豆種植意愿與2月展望論壇預期及去年種植面積基本持平,不及市場平均預估的8820萬英畝。在此種植面積預估下,即便給予較好的單產預估,2023/2024年度的美豆平衡表仍將延續偏緊,美豆因而重新站上1500美分/蒲。隨著2023年美豆種植拉開帷幕,針對其種植進度及種植期天氣的炒作預計將繼續帶來支撐,美豆新作上市前CBOT大豆跌破1400美分/蒲的難度較大。”石麗紅說,隨著銷售進度不斷推進,巴西大豆賣壓的釋放也即將面臨轉折。盡管當前巴西對華5月船期CNF報價僅55美分/蒲,未能較低點有顯著回升,但6月船期99美分/蒲的報價仍暗示著巴西貼水回升及賣壓釋放只是時間問題,且拐點已經臨近。巴西貼水企穩反彈疊加CBOT大豆高位運行,預計將從進口成本端支撐二季度豆油及豆粕價格走勢。
對于豆粕市場來說,石麗紅認為,其面臨的供需端壓力依然不低。近期大豆通關偏慢雖然帶來短期供需一定程度的失衡,但只是推遲了大豆到港壓力,在養殖端需求沒有太好起色的情況下,豆粕市場后期面臨的需求端壓力依然較大,預計這將更多施壓于豆粕基差,因盤面更易受到CBOT大豆偏強走勢的支撐。
棕櫚油市場近期沒有太突出的矛盾,產地及國內近月較強的去庫預期令其成為過去幾個月以來基本面最好的油脂品種,與其他植物油的價差也出現明顯收窄。但隨著產地季節性增產期的開啟,以及產地出口傾向于在主要需求國中國、印度及歐洲較高的高庫存壓力下轉弱,二季度產地棕櫚油面臨的累庫壓力較大,預計將壓制其價格上漲空間,棕櫚油強勢或將減弱,或帶來2309豆棕價差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