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消息,豆油和豆粕貿易商表示,氣候變化影響全球最大豆粕和豆油出口國阿根廷的大豆作物種植,而第二大供應國巴西正準備提高生物柴油的混合要求,這可能會打壓2023年的全球大豆衍生品供應。
阿根廷和巴西占全球豆油和豆粕供應的一半以上。
市場參與者擔心,美國農業部對阿根廷2022/23市場年度(10-9月)大豆壓榨量的初步估計為3975萬噸,產量預測為4950萬噸,該水平可能過高,因隨著該國面臨嚴重的拉尼娜現象,壓榨量可能會下降。
阿根廷當前大豆種植季的進展速度較2021/22年度的進展要慢。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Rosario Grains Exchange,簡稱BCR)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大豆種植完成約60.6%,較上年同期下降12.6個百分點。BCR預計2022/23年度的播種面積約為1670萬公頃,一年前為1630萬公頃。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簡稱BAGE)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土壤濕度的缺乏和高溫阻礙田間活動。
農民們不清楚阿根廷2023年大豆銷售的速度,此前政府在2022年成功實施兩輪所謂的“大豆美元”計劃,旨在促進出口和提升阿根廷央行儲備。
“阿根廷農民更愿意等待一些大豆美元,以便從他們的大豆中獲利更多。因此,他們可能會加大投機,減少出售,”一位駐阿根廷的大豆衍生品貿易商表示。他指出,壓榨商供應有減少的風險,豆油和豆粕的產量和出口的可能減少。
巴西提高生物柴油摻混比例
貿易商表示,巴西國內豆油需求預計將在2023年激增,此前該國能源政策全國委員會于11月將生物柴油的混合要求從2023年4月起從目前的10%提高到15%,此舉可能會對該國的豆油出口構成壓力。
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在12月9日的一份報告中,將巴西2022/23年度國內豆油消費量預測從去年的750萬噸上調至783萬噸。美國農業部對巴西大豆作物產量的估計為1.52億噸,較上年增長20%,因收割面積有望達到創紀錄的4290萬公頃。
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谷物和油籽分析主管Peter Meyer表示:“由于植物油短缺,全球對豆油的興趣很大。”
一些巴西大豆衍生品交易商和壓榨商預計,巴西2022/23年度大豆壓榨量將達到創紀錄的5180萬噸,高于2021/22年度的5070萬噸,此前一年的壓榨利潤率頗具吸引力,原因是豆油需求增加,俄烏沖突導致黑海葵花籽油供應減少,令植物油行業供應中斷。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巴西2022/23年度豆油出口可能降至100萬噸以下,原因是2023年生物柴油混合要求更高,而2021/22年度為240萬噸。
需求的不確定性
貿易商表示,中國、印度和歐盟等主要購買國的豆油需求預計在2023年將溫和。
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預計印度2022/23年度豆油進口量同比下降超過20%,為335萬噸,原因是國內大豆和油籽的收成高于平均水平,豆油和豆粕供應量增加。
Agriworld高級植物油分析師Manoj Shukla表示,在印度港口進口豆油價格約為每噸1611美元,較國內每噸1490美元的平均價格高出約100美元。
Shukla表示:“在未來三個月,坎德拉港現貨價格底部可能在1150美元/噸,2月至3月觸及1400美元/噸。”“由于阿根廷的供應量下降,印度豆油進口量一直在減少,而由于當地的壓榨增加,缺口正在被填補。”
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還預計,印度2022/23年度的豆粕進口量將下降,并保持在5年平均水平以下,因油籽產量增加,國內供應變得更便宜。
印度大豆加工業協會預測,該國2022/23年度豆粕出口增長近120%,達到140萬噸。
在實施“黑海谷物倡議”(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后,歐盟的豆油進口有所下降,該倡議導致歐盟恢復葵花籽油的采購。歐盟委員會12月20日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歐盟2022/23年度豆油進口量同比下降15.2%,至227,0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