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消息: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為825萬噸,較5月份的967萬噸減少14.7%,較上年同期的1072萬噸降低23.0%。
美國農業部周二在供需報告里將2021/22年度(10月至次年9月)中國大豆進口量調低到9000萬噸,較6月份的預測值調低了200萬噸。
中國是世界上頭號大豆進口國,占到全球大豆出口份額的六成左右。但是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同比降低5.4%,為4628萬噸。
自去年底以來,中國大力提高國產大豆產量,以規避供應鏈風險,減少進口依存度。2021年12月27日舉行的中國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將提高大豆等油料作物產量作為2022年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中國農業農村部網站刊發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時中國將把大豆產量提高到2300萬噸左右,較2020年產量提高17.3%,較2021年的產量提高40.2%。
從大豆壓榨利潤來看,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時間里,養豬業虧損嚴重,也影響到豆粕需求,進而導致壓榨利潤受到擠壓。自4月中旬以來,大豆壓榨利潤一直為負。山東日照的大豆壓榨利潤為負692元/噸。盡管近期國內豬肉價格上漲有助于改善養殖利潤前景,但是過去一個月來植物油價格暴跌,進一步壓低大豆加工利潤。
6月份中國食用油進口量同比降低75%
海關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食用油進口量為25.4萬噸,環比降低20%以上,同比劇減75%,反映出餐飲業需求疲軟。
6月份的進口量也是2015年2月以來的最低月度進口量。
中國主要從馬來西亞和印尼進口棕櫚油,從阿根廷和烏克蘭進口豆油和葵花籽油。印尼在4月28日到5月23日期間禁止出口棕櫚油,棕櫚油價格也在4月份創下歷史新高;烏克蘭黑海出口中斷,也影響到中國進口需求。
6月份期間,隨著印尼出臺政策加快棕櫚油出口步伐,棕櫚油價格也大幅下跌。6月份期間棕櫚油價格暴跌22%,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7月份迄今棕櫚油繼續下跌,迄今跌幅已經高達23.4%,超過了6月份全月跌幅。盡管價格下跌通常吸引買家入市采購,但是價格劇烈波動可能令買家駐足觀望,等待價格趨穩。
馬來西亞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馬來西亞對中國出口96,495噸棕櫚油,比5月份提高13.4%,但是比上年同期依然降低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