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印尼關于棕櫚油出口的禁令僅維持了不到1個月。5月19日,印尼總統佐科(Joko Widodo)宣布,自5月23日起解除已實施三周的棕櫚油出口禁令。5月20日,印尼經濟部長Airlangga Hartarto表示,印尼政府將對棕櫚油重新實施國內市場義務(DMO)政策。
新湖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陳燕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印尼此次調整棕櫚油政策,主要考慮到包括農戶示威游行、本土棕櫚油庫容、印尼政府財政在內的三方面壓力。同時,由于印尼國內食用油價格尚未回落至1.4萬印尼盾/升的目標水平,加之為了避免前期存在的食用油高價和短缺問題反復出現,印尼再次實行國內市場義務(DMO)政策,并將繼續監控食用油供應情況。
根據印尼棕櫚油協會(GAPKI)公布的信息,印尼本土棕櫚油消費一般分食品消費、化工消費和生柴消費三類。其中,食用消費月均70萬噸-80萬噸,化工消費月均10萬噸-20萬噸,生柴月均消費55萬噸-75萬噸。2020年和2021年,印尼棕櫚油食用消費分別約為850萬噸和900萬噸。
“新的DMO政策提出將保障1000萬噸/噸的食用油國內供應,包括200萬噸左右的儲備,這主要是為了滿足印尼本土食用消費需求。”陳燕杰指出,如果印尼在短期內兌現建立儲備的需求,將對印尼中短期的棕櫚油供給情況產生較大影響,具體則要根據后續政策細節,包括DMO政策的國內限定銷售價格如何制定、政策何時實施、各月任務量何時分配、庫存何時建立等再作判斷。
印尼棕櫚油政策屢變
當地時間5月20日,印尼表示將對棕櫚油重新實施國內市場義務(DMO)政策。新的DMO政策與今年第一季度實施的DMO政策的不同之處在于:此前,在1月和3月,政策分別要求出口商將20%、30%的計劃出口量供應國內市場,此次政策則要求生產商直接保障1000萬噸的國內食用油供應量,且將食用油儲備保持在需求的10%即100萬噸。
“新的DMO政策一方面釋放出印尼政府調控食用油價格的初衷未變,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印尼并未完全放開棕櫚油出口。后續,棕櫚油國內外銷售差價以及印尼政府是否對生產商進行差價補貼等都將影響棕櫚油生產商的出口銷售意愿,進而影響出口量。”徽商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郭文偉指出。
自今年1月至今,印尼先后采取了價格補貼、出口許可證、國內市場義務(DMO)、國內價格義務(DPO)、全面禁止出口等一系列舉措,旨在增加國內食用油供給、降低本土食用油銷售價格,但起到的效果有限。截至5月20日,印尼全國散裝食用油平均價格為17000印尼盾/升,較4月時候19000印尼盾/升的高位出現明顯回調,但與14000印尼盾/升的目標價格仍有一定距離。
對此,陳燕杰表示,自4月28日開始實施的棕櫚油出口禁令導致印尼本土部分壓榨廠及精煉廠停產、棕櫚果串收購暫停,這反而不利于棕櫚油供給的增加。整體來看,印尼棕櫚油政策頻變,行政化的價格及供給調控手段在實踐過程中,因存在價格投機及套利空間,加之未充分考慮壓榨廠及精煉廠的利益訴求,以及走私、尋租及腐敗的存在,最終導致相關政策實施效果并不理想。
后續,印尼棕櫚油政策是否會再生變?
陳燕杰指出,印尼的政策目標主要是確保國內低收入群體的食用油消費需求,實際上并不存在實質性的供給短缺。目前,印尼貿易部和國家食品公司推出一項人民食用油計劃,允許低收入家庭每天最多購買兩升食用油,價格為14000印尼盾/升。“這一計劃將在印尼各地1萬個傳統市場點分發,這些地區的食用油消費占印尼總消費的60%-70%。只要低價散油配給制嚴格執行到位,印尼本土低價油、高價油難以套利,印尼政府大部分的政策目標應該可實現。”
此外,陳燕杰補充道,印尼棕櫚油全面禁止出口已經是非常極端的調控手段。新的DMO政策若仍無法實現調價,印尼政府后續大概率只會采取提高本國散裝食用油限價、政府采購等相對更加溫和的措施。因此,從中期來看,印尼棕櫚油政策變化對國際油脂市場的擾動相對會較之前溫和。
國際油脂價格預計高位運行
在地緣政治風險、貿易保護主義、極端天氣、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共振下,國際油脂價格保持高位運行。
“近兩年國際植物油持續牛市,根本原因在于全球通脹下存在的供給短缺。基于此,國際植物油價格的中長期變化情況關鍵在于供給短缺的問題何時緩解。”陳燕杰表示。
從目前時點來看各品種的供給情況,陳燕杰指出,豆油方面,南美本季大豆大幅減產,美豆新作預估播種面積增加,但產量還存有不確定性,關鍵要看最終播種面積及后期天氣情況如何。棕櫚油方面,印尼棕櫚油出口禁令解除,但政策變化風險依舊存在,同時,棕櫚油第二大生產國馬來西亞的外籍勞工短缺問題尚未有明顯緩解跡象。葵花籽油方面,俄烏沖突持續,烏克蘭葵花籽油出口依舊受阻。菜籽油方面,加拿大新作菜籽播種面積同比可能減少,天氣影響仍有不確定性。
“基于此,從中期來看,國際植物油供需緊張邊際可能稍有緩和,但在尚未看到明確增產跡象前,國際油脂價格預計繼續高位運行。”陳燕杰說道。
光大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侯雪玲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美國農業部5月12日發布的報告維持2021/22年度全球油脂去庫存的預測,并預計2022/23年度全球油脂有望累庫。由此來看,全球油脂供給從緊張轉為中性大概率在2023年,2022年市場維持偏緊局面。
就國際市場對中國國內市場的影響而言,陳燕杰稱,中國國內油脂油料高度依賴進口,國際價格高企直接影響中國國內油脂的進口成本和進口量。由于進口利潤不佳,中國國內油脂油料存在進口少、供給緊、低庫存的局面短期或難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