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料家
“巨人的想法總是讓人難以揣測。”
對于金龍魚而言,作為國內糧油市場的龍頭,剛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其2021年的成績并算不上好看:營業收入2262.3億元,同比增長16.10%;利潤總額61.80億元,同比下降30.90%;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9.96億元,同比下滑43.20%。
雖然此次成績單也是金龍魚首次在營收層面突破2000億大關,但根據金龍魚前三季度的凈利潤(36.81億元)推算,其第四季度金龍魚的凈利潤驟降至4.51億元。全年業績更是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狀況。
對于金龍魚這個巨無霸來說,外界對其單次考試的成績好壞顯得并不敏感,反而更在乎其當前正在做的事:積極布局調味品和預制菜兩大新版塊業務。
相比糧油板塊而言,調味品和預制菜在近兩年表現要明顯活躍得多,那么到底誰會成為金龍魚下一個支柱型產業呢?
先后布局調味品和預制菜領域
相比預制菜,金龍魚布局調味品的時間更早。
早在2015年,益海嘉里(金龍魚母公司)便與中國臺灣老字號醬油品牌“丸莊”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正式打響金龍魚進軍調味品市場的“第一槍”。
2017年,雙方共同投資建設丸莊益海天然釀造醬油項目,可年產16萬噸優質醬油。經過幾年謀劃,2019年,丸莊牌醬油正式上市。
此外,幾乎和丸莊醬油上市同步,益海嘉里斥資收購山西的“梁汾醋業”,加速在調味品板塊的布局。
而截至目前,金龍魚旗下除了丸莊醬油和梁汾醋之外,還有調味油(花椒油)、火鍋底料等一系列調味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高段位的棋手從來不止想一步。而金龍魚在積極布局調味品的同時,也不斷加快自己預制菜等中央廚房業務的拓展。
眾所周知,金龍魚已在全國擁有70多個投產生產基地,并在杭州、重慶、廊坊、西安等地籌建豐廚中央廚房園區,而豐廚中央廚房產品將涵蓋學生餐、營養餐、便當、預制菜、調味醬、凈菜、面制品等。
金龍魚表示,公司中央廚房杭州項目預計于今年3月份會有產品產出,其產品種類眾多,會涵蓋營養餐、便當以及其他特定的成品及半成品餐食類預制菜產品。
兩個看似美好卻需要冷靜的行業
從行業屬性來看,無論是調味品還是預制菜,無論從資本市場還是消費市場兩端看,二者都是消費行業中的熱門產業。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8.1%,未來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156億元。
另外,該機構還發表數據稱,2020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950億元,同比增長15.3%,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顯然,預制菜和調味品未來都還有很大的機會和增長空間,但我們更要看到背后的挑戰。
從調味品行業來看,金龍魚其實仍舊可以不著急。
一方面,金龍魚依托自身糧油加工優勢,也是國內主要的豆粕供應商,其客戶不乏一些知名調味品龍頭,因此,金龍魚做調味品,在原材料層面就要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
另一方面,截至2021年上半年,金龍魚經銷商數量達到5289個,而且這些從事糧油的經銷商在渠道匹配上與調味品也較為密切,因此,對于金龍魚而言,跨界調味品也具備一定的渠道優勢。
但是在《調料家》此前對于金龍魚進軍調味品市場的態度來看,有26%的用戶表示并不看好油脂企業在調味品賽道的動作。
與調味品相比,金龍魚在預制菜市場的優勢應該要稍遜一籌。
相比調味品,金龍魚在預制菜領域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要更多,實力也更強。
數據顯示,2020年,預制菜新注冊企業達1.25萬家,同比增長9%。其中不乏實力強勁的盒馬鮮生、鍋圈食匯、得利斯、安進食品、味知香等。
并且,還有不少新興品牌依托資本助力開始發力預制菜。
《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洞察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涉及項目42個。從融資時間來看,2015年和2016年出現融資高峰,分別有14起和17起,2020年起預制菜賽道熱度再起,2020年和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23起融資。
當然,金龍魚也不差錢,而且從綜合實力上來說,其在預制菜領域依舊算得上頭部陣營。
但從消費層面看,預制菜在產業端和消費端更多展現出來的是“冰火兩重天”的境地,而目前所謂的千億市場里,劃歸到企業層面究竟有多少仍然有待市場和時間的雙重檢驗。
而對于金龍魚而言,不管是在調味品領域還是預制菜賽道,有優勢也有短板,究竟誰會率先成長為金龍魚的第二大產業呢?我們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