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來,食用油OEM業務高速發展,既包括大量來自商超、電商等渠道商自有品牌的貼牌訂單,也包括行業內各地區油企間的貼牌、代加工合作。
以往企業的全托管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現在更多企業選擇監督型的合作方式,對OEM業務廠家的生產過程進行指導,做到質量可追溯。
目前國內大企業大品牌是如何挑選OEM工廠,又是如何監管的呢?一起來了解。
一、準 入
合作企業需要提供相關材料,如將營業執照、財務狀況、合作采購的原料廠家、生產的工藝文件、質量管控能力與機器設備等作為準入資格及審核資料。
準入評估。根據事先設置的準入評估原則,如通過才確定合作,簽署合同進行生產,連續兩次準入評審未通過,不予合作等。
準入評估細則。包括對法規風險、環境與布局、必備的生產硬件與管理軟件、管理體系的建立、采供管理、現場管理、出口端管理、蟲鼠害管理、應急管理和實驗室管理等方面的評判。
例如:根據分級表進行現場評審及試生產。
《準入評估分級表》
二、入 選
根據廠家提供的質檢報告,篩選出合格廠家進行合作;
OEM工廠提供其自有生產工藝流程、原料供應商等生產資料給企業進行存檔,并隨時接受檢查。
三、過程監督
具有穩定的產品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贏得口碑,也能夠讓消費者對品牌更加信任。
選出合格供方后,委托方向受托方派遣駐廠員,監督產品生產,通過對供應商的來料進貨檢驗、生產制程檢驗以及成品出貨檢驗,實時掌握供應商生產加工食用油的產品質量。
制定檢測標準、設置產品合格率等考核指標,實施考核,對于不達標產品或者不合格采取的解決措施。
《質檢合格標準表》
物料采購、生產制造、品質檢測仍由受托方實施,最終產品經過受托方的成品出貨檢驗,合格后運送至委托方指定的成品倉庫,再由委托方實施抽檢合格后通過公司的銷售渠道進行銷售。
對于穩定合作的OEM廠家,制定達合格率標準合同條例,實行獎懲制度。
與經過考核的廠家進行長期合作時,定期進行考核,考核標準由委托方進行制定。
《考核指標標準表》
例如:
對于質量合格的OEM業務廠家,按照合同期限內進行付款。
在一個月內有出現兩次批次合格率不達標者,委托方質量部門開出質檢不合格報告給到OEM業務廠家,廠家接到報告需要進行問題分析,報告給委托方質量部門并進行整改。
在一個月內有三次不合格時,委托方開出扣款/延遲付款通知。
一個月內達到四次不達標合格的,委托方提出合作終止,移除合作廠家。
隨著經濟的發展,OEM業務規模的發展,可選擇的合作方式也應該隨著改變,找出最合適企業的路,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本文選自《食品安全導刊 |淺談食品行業食用油OEM模式的管理》
作者:中糧東海糧油 于阿立 董華 陶海軍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