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包裝食用油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而食用油的包裝也不再只是產品表面的裝飾,而是與產品融為一體,成為食用油本身的一部分,因此食用油包裝領域也在與時俱進地發展。
過去的油類包裝簡單傳統,如今的食用油產品包裝呈現多樣化特點,良好的材質和工藝,時尚、完美的包裝設計,更直觀明了突出品牌故事和文化內涵,視覺沖擊力更強,更能吸引消費者眼球,提高了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提升了品牌價值。
另一方面,食用油產品定位更加精細化,會通過不同的包裝形式來突出產品的工藝等特點,以便于消費者選擇;而一些小品種食用油做成禮盒的比較多。對這包裝要求也比較髙,一般在盡可能簡潔的基礎上采用優良的材質、工藝來凸顯高檔感,體現產品的獨特性。
那么未來食用油的包裝領域有哪些發展趨勢呢?
包裝材質多樣化,但更注重安全
市場上食用油的包裝用材主要有聚酯(PET)、聚乙烯(PE)、玻璃、馬口鐵罐桶,還有復合紙包裝。同時可回收、可降解的包裝材料逐漸替代傳統的包裝材料。
馬口鐵罐桶和復合紙質包裝這兩種材質成本相對高一些,有的高端油品會采用這種包裝形式。隨著包裝材料連線生產帶來的包裝成本的降低,這兩種包裝形式將逐漸被市場所接受。
玻璃瓶因其物質結構穩定、安全衛生的特點在食用油包裝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現在家庭食用油多以5升容量為主,如用玻璃瓶,顯然太重了,且玻璃瓶不耐摔,容易發生破裂。
隨著近年來高端食用油的包裝開始趨于小容量,玻璃油瓶設計也不斷推陳出新,變得高端洋氣上檔次。
聚酯(PET)瓶是透明瓶,消費者對油的顏色和有無異物可以一目了然,材質氣密性能好,價格適中,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也是市場上的主流包裝。
相對差一點的材質是聚乙烯(PE),為白色(也有黃色)不透明狀。這種材料氣密性不好,不適用于油品長期存放。多用于餐廳食堂等常用的中大包裝的餐飲油、煎炸油,這類油消耗量大,用此類包裝桶相對經濟安全。
近年來,一種稱為BIB的食用油液體盒中袋(由多層PE膜復合而成)逐漸代替了PE桶。由于其密封性好,便于運輸且一次性使用更衛生,正在成為中包裝油和餐飲油的更佳選擇。
包裝規格向兩端發展演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就餐習慣也在發生改變,在外就餐和點外賣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快速推動了餐飲業的壯大;同時政府機關、企業、院校、部隊等食堂餐飲也占有一定比重,餐飲用油市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在使用量上也將逐漸與家庭用油平分市場。
為降低成本,便于配送,提高實用性,餐飲用油多以中包裝為主,10升、20升逐漸被市場所接受。
小包裝食用油一般指5升及以下包裝規格的成品油。隨著80、90后成為消費主體,兩口、三口之家、年輕白領、打工族等已經不再需要儲備大桶食用油,健康化、高端化的小包裝食用油成為熱選。市場的細分,使食用油包裝逐漸向中包和更小包裝趨勢發展,5升包裝油在總量上將很難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為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多重營養的需求,市場上紛紛推出了多種形態的小瓶裝、組合裝,700毫升、900毫升的瓶裝油,包裝油趨于小量化,以滿足消費者對“新鮮”的要求,5升以下規格的食用油包裝種類明顯增加,幾乎所有規模以上油企的旗下品牌都有多款從0.5升到5升不等的小包裝油產品。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均衡營養,好油換著吃”的健康理念會逐漸深入人心,推動市場對組合包裝油的需求,小瓶組合裝油也是未來發展趨勢。
包裝油瓶克重逐漸減輕
在創新瓶體結構設計和吹瓶技術的發展下,食用油5升PET瓶從2000年的130克降到現在的100克,甚至是95克,減重了27%;在充氮條件下仍能滿足生產和流通需求,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為PET行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消費者與客戶對更具可持續性的塑料產品線的需求的日益增長,PET瓶容器減重活動有力地證明了可持續發展實踐在經營決策層面的正確性。可持續發展并不是一時興起的風潮,而是塑料產業前進道路上的立命之本。
包裝材料和包裝油生產配置一體化
食用油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保證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是食用油企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一些體量小的食用油企業,為減少設備投入,往往通過采購包裝材料的方式進行食用油的灌裝生產,瓶子為輕泡貨,折合成單體運輸成本較高,在品牌影響力小、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的情況下,產品市場競爭力明顯不強,企業難于生存;同時容器的包材在運輸過程中也會存在被污染的風險。
隨著食用油企業規模的壯大以及國內包裝機械技術與國外差距的逐漸縮小,油脂生產企業已經能夠拿到性價比較高的包裝設備,從注塑、吹瓶到灌裝生產線,包裝材料和包裝油一體化生產在食用油企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實現了包裝材料與灌裝生產線的無縫對接,杜絕了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對包裝材料塑化劑含量的限制不斷加強
塑料包裝作為食用油的常用包裝形式,對食品安全存在著一定影響。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為塑料食品包裝材料常用的塑化劑,極容易浸出和揮發至食用油中;并且由于存儲期間的接觸及塑料包裝的老化,使得食用油中的塑化劑不斷積累。如果包裝材料的衛生標準不合格,食用油中的塑化劑就有可能超標,影響人體健康。
塑化劑對人體的傷害并不是急性中毒反應,而是產生類似“環境荷爾蒙”的作用,使人體內分泌失調,進而損害生物體機能,其傷害具有隱匿性。
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塑化劑事件的催化,塑化劑已然成為食品包裝的關注重點;也正因此,較多使用塑化劑的PVC材料在食用油市場中已悄然退下。
引入“一物一碼”制的追溯體系成為趨勢
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強化了食品安全監管,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面對保障14億民生的飲食安全的食用油加工企業,食品安全追溯已不僅僅是保障“油”的安全,更是對食品包裝等任何與食品接觸的物料的安全追溯要求。
面對消費量巨大的民生物資,如何做好食品安全追溯可視化、主動向消費者呈現追溯信息成為食用油生產經營企業創新思維的直觀問題,引入“一物一碼”制的追溯體系已成為食用油食品安全管理的趨勢。
總之,隨著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標準的日益提高、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對產品使用的方便性、靈活性和安全性提出更加豐富的需求,客觀上對食用植物油包裝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包裝材料的安全、環保要求、使用數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選自:《糧油科技 | 植物油包裝領域發展趨勢及建議》
作者:九三糧油 史永革 李運美 馬英昌 姜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