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時報
近日,國內著名糖果生產企業徐福記被指違規添加抗氧化劑TBHQ、BHT,引發了濟南不少市民對食品行業抗氧化劑使用情況的關注。不少網友在網上討論,在關注平日所食用的一些產品的添加劑后發現,多數加工食品的配料中抗氧化劑赫然在列。對此,有些市民表示很淡定,有些市民則提出質疑。為什么加工食品大多都含抗氧化劑?抗氧化劑究竟從何而來?是企業違規添加的嗎?
記者調查:餅干、薯片皆含抗氧化劑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我市幾家超市后發現,包括方便面、餅干、薯片、罐頭食品和菜品配料等多種休閑食品,在其配料表中皆標示出含有抗氧化劑。對此,專家解釋,這是由于大多數休閑食品都在使用相對廉價的棕櫚油帶入的,且不只是棕櫚油,只要是油脂幾乎一定會添加抗氧化劑。“但這并不代表食品就存在安全問題,只要抗氧化劑沒有超標,就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專家表示。
記者拿起一款餅干,上面標明精煉食用植物油含有抗氧化劑(322、304、307),但大多數只是標寫精煉植物油,而并未將所使用的油種及油內所含的抗氧化劑標注。一款西班牙產的餅干則在配料中寫明:植物油(棕櫚油)、抗氧化劑:焦亞硫酸鈉。而一款杏仁條(堅果類)也在食品添加劑中注明為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二者皆為抗氧化劑。此外,薯片、罐頭食品、菜品配料等食品也在包裝的配料表中將抗氧化劑明確標出。
專家聲音:食品用油多會帶入抗氧化劑,不超標即安全
為何如此多種類的休閑食品甚至調味品中都含有抗氧化劑?這些休閑食品中也有不少可算是糕點類食品,難道它們也像徐福記被訴訟的一樣,屬于違規添加?“其實,很多食品中都標明含有抗氧化劑,因為只要是使用了油脂生產的食品,幾乎一定會添加抗氧化劑。因為油脂在接觸到空氣時,易發生氧化變質,影響油脂食用期限和質量安全,故而需要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劑。對于有人指出徐福記食品中含有抗氧化劑,或是因使用了價格相對低廉的棕櫚油而帶入的,專家則解釋,抗氧化劑是否添加,取決于保質期,而與油種無關。
那么,作為消費者應如何去鑒別哪些是違規添加,哪些是原料帶入,以此甄別出合法生產的食品?據記者了解,國家規定TBHQ的最高添加量為200PPM,也就是說每公斤油脂不得超過0.2克,BHT的最高添加量在膠基糖果中不得超過400PPM,在其他允許添加的食品中不得超過200PPM。消費者若想選購放心食品,可參照這些數值,只要沒有超標,就是安全的。
市場直擊:部分食品含抗氧化劑未標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起有些標注了含有抗氧化劑但含量并不超標的食品,有些沒有標出含有抗氧化劑卻含有抗氧化劑的食品反而安全系數更低。記者走訪市場時發現,某知名方便面品牌在鹵醬包的配料中食用豬油后加括號注明含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等抗氧化劑,而另一品牌方便面的配料表中則未出現二丁基羥基甲苯(BHT)等抗氧化劑。但業內人士告訴筆者,方便面面餅均用棕櫚油煎炸而成,用棕櫚油烹炸的食品,都會帶入TBHQ等抗氧化劑。有些廠家之所以不標注,是因為抗氧化劑是含在棕櫚油中的,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可以不標注。有些食品企業宣稱自己未曾使用棕櫚油,而是花生油和大豆油,但實際上,棕櫚油在我國早已廣泛應用于餐飲和食品加工業,如方便面、餅干、月餅、腌臘肉制品類等。 (本刊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