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span id="19ht5"></span>
<span id="19ht5"><video id="19ht5"><span id="19ht5"></span></video></span>
<th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th id="19ht5"><address id="19ht5"><th id="19ht5"></th></address></th>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span id="19ht5"></span><th id="19ht5"></th>
<progress id="19ht5"><noframes id="19ht5"><thead id="19ht5"><address id="19ht5"></address></thead>
<th id="19ht5"></th>
<span id="19ht5"><video id="19ht5"></video></span>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th id="19ht5"></th>
<progress id="19ht5"><address id="19ht5"></address></progress>
<th id="19ht5"></th>
<th id="19ht5"></th>
 

壓榨企業的選擇: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匯源

2008-09-21
摘要:

中國的壓榨企業,選擇很有限,與外資合作謀求一條生路,還有就是自力更生半死不活。而現在,大豆價格暴跌,那些庫存大量大豆的企業不得不蒙受幾百萬數千萬元的損失,賣掉自己正當時。生存也是毀滅北方一家知名的... [詳細]

  中國的壓榨企業,選擇很有限,與外資合作謀求一條生路,還有就是自力更生半死不活。
  而現在,大豆價格暴跌,那些庫存大量大豆的企業不得不蒙受幾百萬數千萬元的損失,賣掉自己正當時。
??? 生存也是毀滅
  北方一家知名的食用油壓榨企業,一年中停產了大半年,“處境十分艱難。”其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各地的分支工廠很少有滿負荷工作的。”
  據了解,這家企業在上半年部分停產的原因是,發改委控制食用油價格,導致原料價格與市場價格倒掛。3月初,5升包裝的食用油價格還是85元左右,到了7月價格只有67元。而與67元的價格不匹配的是,大豆價格已經漲到了5000元/噸,粗算后,5升包裝的食用油成本價格應該在73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這家食用油企業是中國老牌食用油企業,只能有限地開工生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生產多少賠多少。
  而到了9月,大豆價格又一路過山車似的暴跌,導致食用油價格暴跌,由于庫存有大量高價購買來的大豆,這家企業再次面臨著生產多少賠多少的局面,因此繼續選擇部分停產的決策。
  對于這樣一個“半死不活”的企業,正面臨著一個選擇:怎么讓自己擺脫自己面臨的局面。
  其實在行業內,2004年曾發生過類似的行情,當時多數企業選擇被外資收購,以減少負債。 “在上一輪行情中,16家國內企業里只剩下2家企業還屬于中資。其余的企業不是被變賣給外資了,就是無力抵御價格風險而倒閉了。” 原進口大豆風險控制協調工作組組長徐建飛告訴記者。
  而上述北方知名的壓榨企業就是在上一輪行情生存下來的企業之一。然而現在,這家企業同樣舉步維艱。記者獲悉,這家企業已經開始四處詢價,尋找買家。
???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匯源
  事實上,這家北方壓榨企業的老板曾多次向記者表達其對外資的敵視。在他看來,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四家跨國公司壟斷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資源,對中國的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
  然而事與愿違的是,為了企業的生存,他不得不重新站在談判桌前。
  “他還是與世界最大的四家糧食企業進行了談判。”幫助其“穿線”的益海嘉里人士告訴記者,“談判之前,他還是有些不安,認為自己在過去的談話中,多次傷害了這些跨國集團。”
  益海嘉里人士同時還向記者透露了細節,“這家企業希望只賣給外資49%的股份,自己則持有51%的股份。”而這些是外資堅決不同意的,“外資認為,這家企業存在著巨大的管理上的疏漏,如果不能掌握股權,就不能扭轉企業目前的困境。”
  在與四家大型跨國公司進行談判時,幾乎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相比匯源這樣盈利較好的企業,以苛刻的條件賣掉一個半停產狀態的企業,顯然非常難。
  參與購買談判的ADM代表向記者表示,“誰都不愿意花大成本去買一個‘爛’企業。”該人士對比了一下各自的管理差異,“為了杜絕收大豆環節上的腐敗,每年收大豆的人我都要換掉幾十個,再看看他們,從來不換人,收的都是檔次低的大豆。”
  一家與該企業有著相同產量的油脂企業管理者分析他們處境艱難的原因之一便是“管理存在著一定問題”。比如,“我們的銷售團隊只有7個人,生產只需要20人,但是這家企業則有100多人。”
  想把一個空殼賣給外資并不容易。

鏈接:企業能賣好價的特征
  科爾尼有限公司管理咨詢顧問馬吉吉人
  收購行為通常會導致控制權的變化,而企業潛在的成長能力是收購中的關鍵因素。我們今天已經看到了中國企業比較成功的出售案例,大都賣了個不錯的好價錢,是因為他們或多或少地具備了三個特征:
  ★企業已經是行業的領先者。比如像通信領域的華為和港灣公司,雖然沒有整體出售,但吸納新的投資,就是意味著部分股權的出售。產業整合在即,或是迫在眉睫時,企業需要借助一個外部投資者來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定位,在競爭風險進一步加劇前讓自己的企業價值變現。在前一段時間以至于延續至今的啤酒行業如火如荼的收購運動,也都集中反映了這個特征。
  ★還有一個特征是因為這個企業本身具有高成長性,或者所在的行業具有高成長性。一些互聯網企業表現最為突出,易趣是個最好的例子,在中國它處于高成長行業,并且帶來了C2C這樣的商業模式。
  ★另外一個因素是企業可能擁有獨特的資源和技術。比如一些啤酒類企業,蒙牛上市前的奶業資源,還有互聯網企業中的3721,它的客戶資源是雅虎最為看重的,而思科在全球范圍頻繁進行收購的企業大多是看重了對方在某一個領域的技術。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span id="19ht5"></span>
<span id="19ht5"><video id="19ht5"><span id="19ht5"></span></video></span>
<th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th id="19ht5"><address id="19ht5"><th id="19ht5"></th></address></th>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span id="19ht5"></span><th id="19ht5"></th>
<progress id="19ht5"><noframes id="19ht5"><thead id="19ht5"><address id="19ht5"></address></thead>
<th id="19ht5"></th>
<span id="19ht5"><video id="19ht5"></video></span>
<span id="19ht5"><noframes id="19ht5">
<th id="19ht5"></th>
<progress id="19ht5"><address id="19ht5"></address></progress>
<th id="19ht5"></th>
<th id="19ht5"></th>
中文在线っと好きだっ